
暢銷產品:
打造綠色生活 垃圾分類創意迭出
文章出處:HuanTaiWang.Com 作者:HT-WM人氣:次發表時間:2017-06-06 10:33
如果垃圾分類也可以很有趣、很有創意,您愿意參與嗎?在湖里區禾山街道很多小區,居民們不僅把垃圾分類當成一種新的生活方式,而且還把它變得很有趣——家門口就有“一米菜園”,分類出的廚余垃圾是最好的肥料;鄰居們聚在一起談天說地,垃圾分類的小妙招成為固定話題;專業社工們開辦環保大講堂,在有趣愉快的氛圍中,連孩子和老人都輕松學會分類,讓垃圾分類邁向全民時代,禾山街道正不斷邁出新步伐,他們凝聚起業委會、物業、居民、社工的力量,全員發動、全面推進,努力讓綠色生活從夢想照進現實。
聯發欣悅園小區
業委會領航 人人爭當垃圾分類督導員
早上九點,聯發欣悅園的居民大多已經出門上班、上學。垃圾轉運車剛剛完成早上的工作,將各類垃圾運走。小區業委會主任林忠順隨手打開一個分類垃圾桶,提起一袋垃圾,里面裝著滿滿的廚余垃圾。“不管什么時候,隨便拿起一袋垃圾,都能經得起檢查!”林忠順露出自信的微笑。
早在2015年,林忠順就將推行垃圾分類作為小區的重要工作之一。他帶領業委會成員不斷入戶宣傳垃圾分類的環保理念。實踐經驗讓林忠順意識到,想要順利推行垃圾分類,關鍵是要在小區形成一套分類體系,讓垃圾分類成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。
一開始,小區內的八棟居民樓下方,都配齊四種分類垃圾桶。不過,在研究了小區居民產生的垃圾比例后,業委會很快調整了垃圾桶的設置,將原來8個廚余垃圾桶整合成四個大型垃圾桶,并將有害垃圾桶減少為兩個,引導居民“多走幾步路”集中投放。這樣一來,方便了分類督導和垃圾轉運,更提升了分類效率。
小區業委會還聯動物業公司對小區的保潔員隊伍進行了集中培訓, 打造出一支專業督導員隊伍。如今,在聯發欣悅園小區,人人爭當垃圾分類督導員的氛圍已經形成,推動分類準確率節節攀升。
東暉廣場小區
物業給力 垃圾分類推動環境煥然一新
推行垃圾分類前,東暉廣場小區各種垃圾堆放在一起,數量一多,甚至能夠“淹沒”小小的垃圾桶。垃圾產生的污水流到路上,一到夏天更是臭氣熏天。不過,就是這樣的一個曾經“臟亂差”的小區,在成為兩個多月的垃圾分類試點之后,成了人見人夸的“模范小區”。
和小區物業保潔主管周應軍走在路上,記者看到的是整潔的路面,感受到的是清新的環境。“以推廣垃圾分類為契機,我們對小區環境進行了一系列改造提升”。周應軍說,在試點工作開展之初,經過一輪輪的走訪,他們發現,年輕群體對垃圾分類的支持率相對較低。原來,東暉廣場小區的年輕群體多為出租戶,平時以在家吃快餐、外賣為主,對垃圾分類不在意。面對這一問題,物業專門進行了多次入戶宣傳,并爭取了房東的支持和配合,漸漸扭轉了他們的態度。
看到自己的居住環境漸漸變好,越來越多的居民主動支持垃圾分類,物業專門開設的垃圾袋領取點總是人頭攢動,部分居民亂丟垃圾的習慣也有所改變,垃圾量明顯下降。不得不提的是, 物業公司還以此為契機進行了小區環境整治,加裝護欄,將店面和居民樓進行區隔。
東海山莊小區
居民熱情 鄰里之間相互傳授“分類經”
每天下午三四點,東海山莊小區的居民黃芹堅都會來到小區的架空層,和她的鄰居們一起跳舞鍛煉。每次跳舞的時間都是一次鄰里間的交流,家長里短無話不談。在最近的一兩個月,她們交流的話題越來越集中:“你們家的垃圾桶買了多少只呀”“我看老張的分類做得特別好”……
東海山莊小區只有240戶居民,按照標準,整個小區只配一名督導員。不過,垃圾分類推行至今,小區的分類工作不僅沒有讓督導員“手忙腳亂”,反而很快達到了30%的準確率。“咱們這里的居民都團結一心!”禾山社區黨總支書記林銀鈴說,東海山莊小區的垃圾分類能夠取得成效,就是靠著居民相互監督和促進。
在督導員入戶宣傳的開始幾天,像黃芹堅這樣的熱心居民,很快學習掌握了垃圾分類知識。在家中,他們購置不同的垃圾桶,并指導家人進行分類;到了鄰里間串門聊天的時候,他們就主動提起垃圾分類的話題,有意無意進行宣傳。一個多月后,垃圾分類的環保種子在居民間生根發芽。在黃芹堅的影響下,她的“舞伴”們也都積極開展垃圾分類。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支持垃圾分類,東海山莊的熱心居民們,正在通過自己的努力,推動小區的垃圾分類工作。
【亮點】
打造“一米菜園”
感受綠色能量
在聯發欣悅園的路邊,幾塊小小的“菜園”,讓人眼前一亮。它們都只有一米左右的長度,厚度適中的土壤上,棵棵綠苗迎著陽光生長。不時有路過的孩子走上前去仔細觀察,看著小小的生命在一天天長大……禾山社區以聯發欣悅園為試點,在小區的空余場地開設了名為“一米菜園”的小種植園。通過開設“環保大講堂”,請來專業的老師進行教學。這些小“菜園”由黨員居民認領,使用環保方式進行種植、培育,讓大家在勞動中感受到綠色能量的流轉。
組建“綠鄰居”
讓居民服務居民
俗話說,“遠親不如近鄰”。禾山社區發動社區有一定影響力的熱心居民,組成了“綠鄰居”志愿服務隊,他們活躍在轄區內各個垃圾分類試點中。入戶宣傳時,他們與督導員一起挨家挨戶上門講解;開展社區活動時,他們與居民朋友們一同交流。宣傳活動之余,他們也不忘和鄰居們聊起垃圾分類,進行日常的“指導”。在與湖里區實驗小學等學校開展的“社校聯動”中,“綠鄰居”志愿者也積極參與其中,從對學生們的知識講解到“積分卡”的審核蓋章,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。
聯動社工
請專業人做專業事
通過購買社工服務,禾山社區與好貓生態文明推廣中心開展合作,培育專業環保志愿者服務隊的同時,還創新舉辦“綠色金湖月”活動,“好貓”的社工們走進金湖路的140多戶商家,發動商家參與垃圾分類的同時,還鼓勵他們為做得好的居民提供義務剪發、積分兌換禮品等活動,獲得了廣泛支持。在此基礎上,社區引入名為“廢品大叔”的平臺,在部分試點設置了線下回收箱,方便居民就近投放可回收垃圾。而在線上平臺,社區居民可以提前預約志愿者上門服務,可以通過積分兌換小禮品,實現垃圾減量。
聯發欣悅園小區
業委會領航 人人爭當垃圾分類督導員
早上九點,聯發欣悅園的居民大多已經出門上班、上學。垃圾轉運車剛剛完成早上的工作,將各類垃圾運走。小區業委會主任林忠順隨手打開一個分類垃圾桶,提起一袋垃圾,里面裝著滿滿的廚余垃圾。“不管什么時候,隨便拿起一袋垃圾,都能經得起檢查!”林忠順露出自信的微笑。
早在2015年,林忠順就將推行垃圾分類作為小區的重要工作之一。他帶領業委會成員不斷入戶宣傳垃圾分類的環保理念。實踐經驗讓林忠順意識到,想要順利推行垃圾分類,關鍵是要在小區形成一套分類體系,讓垃圾分類成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。
一開始,小區內的八棟居民樓下方,都配齊四種分類垃圾桶。不過,在研究了小區居民產生的垃圾比例后,業委會很快調整了垃圾桶的設置,將原來8個廚余垃圾桶整合成四個大型垃圾桶,并將有害垃圾桶減少為兩個,引導居民“多走幾步路”集中投放。這樣一來,方便了分類督導和垃圾轉運,更提升了分類效率。
小區業委會還聯動物業公司對小區的保潔員隊伍進行了集中培訓, 打造出一支專業督導員隊伍。如今,在聯發欣悅園小區,人人爭當垃圾分類督導員的氛圍已經形成,推動分類準確率節節攀升。
東暉廣場小區
物業給力 垃圾分類推動環境煥然一新
推行垃圾分類前,東暉廣場小區各種垃圾堆放在一起,數量一多,甚至能夠“淹沒”小小的垃圾桶。垃圾產生的污水流到路上,一到夏天更是臭氣熏天。不過,就是這樣的一個曾經“臟亂差”的小區,在成為兩個多月的垃圾分類試點之后,成了人見人夸的“模范小區”。
和小區物業保潔主管周應軍走在路上,記者看到的是整潔的路面,感受到的是清新的環境。“以推廣垃圾分類為契機,我們對小區環境進行了一系列改造提升”。周應軍說,在試點工作開展之初,經過一輪輪的走訪,他們發現,年輕群體對垃圾分類的支持率相對較低。原來,東暉廣場小區的年輕群體多為出租戶,平時以在家吃快餐、外賣為主,對垃圾分類不在意。面對這一問題,物業專門進行了多次入戶宣傳,并爭取了房東的支持和配合,漸漸扭轉了他們的態度。
看到自己的居住環境漸漸變好,越來越多的居民主動支持垃圾分類,物業專門開設的垃圾袋領取點總是人頭攢動,部分居民亂丟垃圾的習慣也有所改變,垃圾量明顯下降。不得不提的是, 物業公司還以此為契機進行了小區環境整治,加裝護欄,將店面和居民樓進行區隔。
東海山莊小區
居民熱情 鄰里之間相互傳授“分類經”
每天下午三四點,東海山莊小區的居民黃芹堅都會來到小區的架空層,和她的鄰居們一起跳舞鍛煉。每次跳舞的時間都是一次鄰里間的交流,家長里短無話不談。在最近的一兩個月,她們交流的話題越來越集中:“你們家的垃圾桶買了多少只呀”“我看老張的分類做得特別好”……
東海山莊小區只有240戶居民,按照標準,整個小區只配一名督導員。不過,垃圾分類推行至今,小區的分類工作不僅沒有讓督導員“手忙腳亂”,反而很快達到了30%的準確率。“咱們這里的居民都團結一心!”禾山社區黨總支書記林銀鈴說,東海山莊小區的垃圾分類能夠取得成效,就是靠著居民相互監督和促進。
在督導員入戶宣傳的開始幾天,像黃芹堅這樣的熱心居民,很快學習掌握了垃圾分類知識。在家中,他們購置不同的垃圾桶,并指導家人進行分類;到了鄰里間串門聊天的時候,他們就主動提起垃圾分類的話題,有意無意進行宣傳。一個多月后,垃圾分類的環保種子在居民間生根發芽。在黃芹堅的影響下,她的“舞伴”們也都積極開展垃圾分類。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支持垃圾分類,東海山莊的熱心居民們,正在通過自己的努力,推動小區的垃圾分類工作。
【亮點】
打造“一米菜園”
感受綠色能量
在聯發欣悅園的路邊,幾塊小小的“菜園”,讓人眼前一亮。它們都只有一米左右的長度,厚度適中的土壤上,棵棵綠苗迎著陽光生長。不時有路過的孩子走上前去仔細觀察,看著小小的生命在一天天長大……禾山社區以聯發欣悅園為試點,在小區的空余場地開設了名為“一米菜園”的小種植園。通過開設“環保大講堂”,請來專業的老師進行教學。這些小“菜園”由黨員居民認領,使用環保方式進行種植、培育,讓大家在勞動中感受到綠色能量的流轉。
組建“綠鄰居”
讓居民服務居民
俗話說,“遠親不如近鄰”。禾山社區發動社區有一定影響力的熱心居民,組成了“綠鄰居”志愿服務隊,他們活躍在轄區內各個垃圾分類試點中。入戶宣傳時,他們與督導員一起挨家挨戶上門講解;開展社區活動時,他們與居民朋友們一同交流。宣傳活動之余,他們也不忘和鄰居們聊起垃圾分類,進行日常的“指導”。在與湖里區實驗小學等學校開展的“社校聯動”中,“綠鄰居”志愿者也積極參與其中,從對學生們的知識講解到“積分卡”的審核蓋章,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。
聯動社工
請專業人做專業事
通過購買社工服務,禾山社區與好貓生態文明推廣中心開展合作,培育專業環保志愿者服務隊的同時,還創新舉辦“綠色金湖月”活動,“好貓”的社工們走進金湖路的140多戶商家,發動商家參與垃圾分類的同時,還鼓勵他們為做得好的居民提供義務剪發、積分兌換禮品等活動,獲得了廣泛支持。在此基礎上,社區引入名為“廢品大叔”的平臺,在部分試點設置了線下回收箱,方便居民就近投放可回收垃圾。而在線上平臺,社區居民可以提前預約志愿者上門服務,可以通過積分兌換小禮品,實現垃圾減量。
此文關鍵字:
同類文章排行
- 南京“科技達人”開公司創業 研發智能垃圾箱接到大訂
- 美醫療垃圾桶驚現碎尸
- 推行效果不如意 單桶垃圾桶分類卡在了哪兒?
- 10個大型垃圾箱 小區門口排排站
- 清潔工垃圾桶內發現疑似人骨 警方帶走嫌犯
- 洛帶古鎮菱角堰社區配套設施交貨安裝圓滿結束
- 織金縣三甲街道560個垃圾桶助力創衛工作
- 萬德福“17周年廠慶感恩優惠回饋”活動拉開序幕!
- 餐廚垃圾倒進路邊垃圾桶餐館老板娘的舉動“吃”到了罰
- 澳門的街道是如此的干凈